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土木工程包括哪些学科(地质如何写毕业论文范(2)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前两天报道了绵竹数十万只蟾蜍上街的新闻。 据报道,地震前猩猩会烦躁不安,发出不安的叫声。 古代,和意大利都进行了“地震云”的研

2008年汶川地震前两天报道了绵竹数十万只蟾蜍上街的新闻。

据报道,地震前猩猩会烦躁不安,发出不安的叫声。

古代,和意大利都进行了“地震云”的研究,认为可以预兆地震的发生。 1935年重建的《隆德县志》记载了约300年前发生的事情。 “晴天温暖,蓝天清新,乌云像一条线,委婉地像一条长蛇,横亘天空,久久不离,终将地震。 ”

但其生成机制有两种:板块运动时地表释放大量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 另一种被认为是地震前地磁和电磁场会发生变化,水蒸气和尘埃会受到影响而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但无论什么观点,目前都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接受,只有和日本的平民在研究这种方法。 1978年3月6日早晨,前日本奈良市长键田忠三郎通过“地震云”预测,到3月7日为止将发生7.8级地震。 震源位于地震云的垂线方向,最后的地震没有发生在该预测的位置。

其实,“地震云”也只是普通云中的一种。 例如,带状的“飞机云”属于卷云带,其中很多都被上空的急流拉长了。 又像放射状的“扇骨云”,有几个卷云带,还有高积云带,是由高空风场的分布形成的。 而且像“肋骨云”一样,属于云的街道,是大气湍流有组织地分布而水平延伸的旋涡,与有无地震无关。

所谓的“地震云”也只是普通云之一。

另外,在“地震云”说中,地震前地磁会变化的想法也用于说明地震前磁铁失去磁性的征兆。 有的平民从这个角度认为,用绳子把磁石挂在高处,下面面对着地板砖和铁锣,磁石上粘着大铁块。 如果地震前地球磁场急剧变化,磁铁就会失去磁性。 那么,铁块掉下来,掉在地上或铃铛上,发出声音,可以在房子不摇晃前10分钟到几十秒钟起到警告的作用。

首先,地震前地磁的变化是地层内快速地质变化引起的,从学理上可以理解,在实验上也可以观测到。 也就是说,学术界承认地磁异常的位置和地震震源的位置有某种关联性。 但是,该地磁异常的数量级均为0.000,000,001特斯拉,远远小于地球磁场0.00005特斯拉的数量级。 相比之下,100米远的普通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通常为1000,001特斯拉量级,是地震可能发生的磁场变化的1000倍。 可以说,地震产生的磁场变化极小,磁体的磁化状态没有任何变化,不可能用这种没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方法来预测地震。

地磁示意图

在“地震云”说中,从板块运动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蒸气的观点出发,为了说明井水浑浊、井水变暖而能够预测地震的方法,在民间也有使用。 在学术界,这两个问题与目前普遍水污染严重,没有研究价值,或者学术界公认的水温下降的意见相左。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爆发了关于能否预报地震的激烈争论。 国际地震学和国际委员会、组织的多国专家委员会对各国地震专家提出的37项地震前兆进行了严格审查,其中只有5项获得通过。 地震几小时到几个月前的前震、地震几个月到几年前的“预震”、强余震前的“静稳期”、地壳变形和水中氡含量减少(其中,与井水有关的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即使对水温的研究进行了审查,这些结论在地震学家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 更何况,水温是上升还是下降也有差异。

此外,关于井水捕捉地震前兆的研究,2008年科学家在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首次利用深井观测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地震到来前地下岩石发生的变化,证实了迄今为止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得到的结论。 但是,关于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以及是否会成为稳定地震的前兆,科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井水是地震的前兆,但现在水质污染严重,没有研究价值。

其实,即使是地震学家也相信,地震在获释之前会有“前兆”。 以前甚至认为有可能对地震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报。 当时,许多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确信,只要布设足够的仪器来发现和测量地震前兆,就可以进行短期的、临震性的预测。

但地震学家很快发现,这些前兆研究得越多就越有问题。 波速比异常试验结果不能重复。 岩石力学膨胀、微破裂、流体流动实验结果有时没有。 多年来,地震学家们也一直希望找到“确定的地震前兆”。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异常情况,地震前都必须无一例外地被观测到,一旦发生就一定会无一例外地发生大地震。 然而,这一预期前兆始终难以确定为具有科学规律的物理机制。

即使1989年关于地震前兆的五个提名参数通过了国际地震学和国际委员会的审查,地震学家内部对这些前兆参数的审议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 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运泰院士说:“并不是没有合格的方法就一定没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合格的方法就可以应用于地震预报。 例如,前震肯定是地震的前兆,但如何识别前震呢?”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zonghexinwen/2022/1213/2158.html



上一篇:地质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 类型)
下一篇:科普首席传播专家地科院地质所苏德辰研究员和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